當前位置: 首頁 > 智庫 > 專家觀點

                                            王信茂:中國電力工業140年發展啟示

                                            中國電力企業管理發布時間:2022-08-22 11:58:19  作者:王信茂

                                              在我們滿懷豪情奮進新征程、舉國上下喜迎黨的二十大召開的時刻,今年7月,我們迎來“中國有電140周年”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伴隨著新中國經濟的突飛猛進,電力工業實現了從弱小到強大、從落后到先進、從局部城市到覆蓋全國的巨大發展,一個規模宏大、技術先進、管理完善的中國電力工業體系已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

                                              中國電力工業140年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有著很多啟示。電力工業的發展不僅要遵循—般的經濟規律,還必須遵循其自身的客觀規律,這對促進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電力工業的發展涉及經濟社會方方面面,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其發展離不開各方面的支持與協作。黨中央堅持全國一盤棋,協調各方,通盤優化資源配置。針對國民經濟及社會發展的每個五年規劃,中共中央都提出制定建議,黨中央、國務院領導制定了一系列能源電力發展戰略規劃、計劃,明確發展目標和愿景,制定有關方針政策,提出實施措施。電力行業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提出的西部大開發、“走出去”“打贏脫貧攻堅戰”“一帶一路”倡議、“雙碳”目標等戰略部署和“能源工業的發展以電力為中心”“電力適當超前發展”等一系列方針政策,積極主動地實施集資辦電、政企分開、廠網分開、推進電力市場建設和農電體制改革等各項重大改革。

                                              奮進新征程,我們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電力工業的全面領導,筑牢電力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治保障,更加注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電力工業不斷向前發展。

                                              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擴大開放

                                              電力體制改革是國家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從中國國情出發,把握改革方向、時機和節奏,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新型電力管理體制。在電力改革與開放的進程中,要堅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安全、穩定的關系。電力行業經過一系列重大改革和電力市場建設,極大地解放了電力生產力,提升了電力服務保障能力,促進了電力工業的持續快速發展。

                                              奮進新征程,我們必須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市場在電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繼續破除妨礙電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為維護國家能源安全、推進電力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堅持全面擴大開放,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和更高層次參與國際電力合作與競爭,不斷提升電力領域對外開放水平;堅持開放包容、政府推動、市場主導,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互利共贏,更好地滿足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需求。

                                              堅持電力適當超前發展

                                              電力工業是國家經濟安全、能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電力產品既是生產資料,也是生活資料。電力供應不足,會制約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影響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電力產品本身的生產、輸送、使用瞬間同時完成,不能大量儲存,因此,保持充足的生產能力至關重要;電力工業是資金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電力從規劃、設計、施工到投產運行需要較長建設周期的客觀規律決定了電力要適當超前于經濟發展,這已為國內外電力工業發展的實踐所證明。

                                              面向未來,隨著中國電氣化水平的提高,電力需求還將保持增長態勢。電力工業必須充分發揮電力發展規劃的協調引領作用,確保電力適當超前發展,仍然是今后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

                                              堅持“能源工業的發展要以電力為中心”的方針

                                              電力是一種應用最廣泛、使用最方便和最清潔的二次能源,各種一次能源都可以轉換成電力,電力又便于集中、分散、傳輸、控制和轉換成其他形式。隨著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能源生產和消費模式正在發生重大轉變,要求改變傳統能源系統建設以單一系統的縱向延伸為主、能源系統間的物理互聯和信息交互較少的路徑和發展模式,構建綜合能源系統,即在一定區域內的能源系統利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整合區域內石油、煤炭、天然氣和電力等多種能源資源,實現多異質能源子系統之間的協調規劃、優化運行、協同管理、交互響應和互補互濟。這樣可以在滿足多元化用能需求的同時有效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進而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中國煤炭儲量大、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油氣資源相對匱乏的國情,決定了應將電力平衡作為能源平衡的重要支撐,構建以電力為中心的綜合能源系統,把發電作為一次能源轉換利用的重要方向,把電網作為能源配置的重要基礎平臺,把提高電氣化水平作為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根本舉措,促進一次能源的清潔高效開發和合理布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持續的能源保障。

                                             

                                              堅持執行“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

                                              基礎產業的地位和生產的特點,決定了電力工業必須堅決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中國電力工業在發展過程中,特別重視電力系統安全,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企業安全管理機制。

                                              隨著分布式電源、微電網、智能用電、電動汽車、儲能的快速發展,配電網從無源網成為有源網,潮流由單向變為雙向、多向,電網運行控制更加復雜。隨著5G時代的到來,網絡信息安全對電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電力系統安全問題應與時俱進、常抓不懈,以講政治的高度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抓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正確處理安全與發展、安全與改革、安全與效益的關系。要推動各級電網協調發展,加快儲能電站建設,增強電網動態調節能力,提高清潔能源大規模接入的適應性。要強化安全穩定標準,繼續完善繼電保護、過載切機切負荷穩控裝置、低頻低壓失步解列裝置“三道防線”,實現故障監測預警、準確定位、快速隔離、有效處置,抵御嚴重故障沖擊,防范大面積停電風險;要加強電力系統安全綜合防御,優化電網運行模式;強化電力系統信息安全防控,有效防范“網絡攻擊”。

                                              堅持電力結構調整

                                              中國電力工業在實現快速增長的同時,始終堅持在國家宏觀政策和規劃引導下,不斷推進科技進步,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和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顯著提高,極大改變了電力工業傳統的落后面貌。在電力結構方面,調整了發電、輸電、配電之間的關系,在大力發展電源的同時,高度重視電網的建設,使輸電網和城鄉配電網得到極大發展;在電源結構方面,積極開發水電,大力發展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安全發展核電,有序發展天然氣發電,加快煤電轉型升級,不斷提升非化石能源發電比重,逐步向著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方向發展。

                                              面對氣候變化、生態問題的嚴峻挑戰,中國必須實施能源轉型、加快開發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電,在能源供給側實施清潔替代,能源消費側實施電能替代,形成以清潔能源為主導、電為中心的能源格局。從能源發展趨勢看,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未來能源消費增量的主要來源。中國煤電正在由傳統的提供電力、電量的主體電源,逐步轉變為提供可靠容量、電量和靈活性調節型電源。隨著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深入推進,電網作為能源轉型的樞紐和平臺的作用更加突出。風電、太陽能發電、分布式電源、電動汽車充放電等具有隨機性、波動性,需要不斷提高電網智能化水平,建設數字電網和能源互聯網,大力推動多能協同互補,實現發電與用戶需求雙向響應,促進能源余缺調劑和更大范圍的優化配置。

                                              堅持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新中國電力工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創新、創造、創業”為根本途徑,加大科技創新力度,以電力建設為主戰場,以國家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示范工程為依托,從變革體制機制入手,學習借鑒世界先進技術和發展經驗,開展核心技術和重大裝備的研發工作,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和工程應用,取得了一大批卓越的創新成果,使得電力工業在裝備、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和經營管理方面的水平邁入世界電力強國行列。在清潔能源發電和遠距離、大容量輸電技術、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促進電力結構調整、促進電力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有力的技術保障。

                                              堅持在電力行業內部、上下游產業間統籌協調發展

                                              堅持在電力行業內部、上下游產業間統籌協調發展,是保障能源電力可持續發展的成功經驗。要處理好化石能源與清潔能源的關系,要加快清潔能源開發,推動清潔替代,通過控制總量、優化布局、調整定位,推動煤電轉型發展,實現提質增效;要處理好電源開發與電網建設的關系,加強電力發展規劃對電源電網規劃的協調,切實發揮電網優化配置能源資源的重要作用,加強受端電網建設,提高安全承載能力和分布式電源接入能力。要加強城市配電網建設,持續推動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推進東部地區城鄉電網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電網提擋升級、西部地區農村電網改善。加強電力市場化條件下,發、輸、配、售與電力用戶各環節之間的溝通協調,確保運轉流暢,避免產生區域性、時段性電力供需緊張問題。

                                              堅持煤、電、運協調發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表明,以煤為主的能源資源條件及區域間發展不均衡狀況,決定了我國煤炭生產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呈現越來越集中、跨區輸送規模越來越大、用于發電的比例越來越高的發展趨勢。煤、電、運問題是直接關系我國能源供應安全和穩定性、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和整體社會效益的戰略性問題。因此,一定要在電力發展規劃中高度重視煤、電、運綜合平衡問題,并與煤炭、交通部門的發展規劃相協調,互相支持、互相促進。要加強煤、電、運的協調,建立以價格為導向、政府監管的協調機制,避免出現煤、電全行業“暴富”“虧損”現象,確保電煤、煤電的有效供應。

                                              堅持貫徹開發與節約并舉、節約優先的方針

                                              要遵循科學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改變經濟增長對能源投入的過度依賴,限制不合理的電能消費需求,實現存量減量化、增量高效化和節約生活化。加強電力需求側響應,大力完善相關技術標準體系,促進電力、燃氣、熱力、儲能等資源通過電網實現互聯互通,提升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加快實施提高電氣化水平的終端能源替代戰略。鑒于中國常規能源資源的特點,決定了中國以電氣化水平提高和電能替代為主要方向推進終端能源替代,更符合中國國情,并有利于提升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制定落實節能優先的保障措施,完善節能相關法律法規和經濟激勵政策,改革完善能源價格體系,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引導作用,實施能效標準、標識和節能產品認證制度,加強節能新技術、新商業模式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強對綜合資源規劃的研究和試點工作,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電力需求側管理等市場化節能新機制,推進節能服務產業化發展。

                                              展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電力工業的美好前景,我們感到肩負的歷史重任: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中國電力工業要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的高質量發展道路,加快推進“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無愧于新時代的成就和貢獻。

                                            評論

                                            用戶名:   匿名發表  
                                            密碼:  
                                            驗證碼:
                                            最新評論0
                                            精品国产亚洲欧美日